close

「老師老師,今天我們要去哪裡?」這天小朋友一看見老師就興沖沖的問,大家對出戶外都滿心期待呀。老師沒有直接公佈答案,而是問小朋友:「大家在學校都有參加本土語言課程對不對?你們都選什麼語言呢?」「我選台語。」「我選客語。」「聽說也有人選原住民語耶。」老師告訴大家:「我們學習本土語言,是為了傳承各個族群特有的文化,台北市有一個『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那裡有許多跟客家文化有關的事物,那裡就是我們今天要去拜訪的地方喔!」懷著興奮的心情,大家一起出發了!

「哇!那是牛嗎?有個小孩在拉牠耶,他們在做什麼啊?比力氣嗎?」一進到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孩子們就看見遠處有一尊牛的雕像,旁邊還有一尊小孩的雕像拉著牛。導覽老師跟小朋友說:「以前大家都是農夫,農夫每天要種田,牛的力氣很大,是農夫種田時的好幫手,也是家裡的重要成員呢!所以小孩放學回來,就要幫忙帶牛去吃草、喝水,這叫做『放牛』。但有時候牛不聽話,小孩就會像雕像這樣拉著牛走。」小朋友想像著以前的生活,不知道帶牛去吃草好不好玩?還是會很辛苦呢?

「哇!好大一片綠油油的,那是什麼啊?」「這是稻子喔!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台北市唯一有種稻子的公園,有城市農夫來認養田地耕種。你們看旁邊還有一台水車,水車旁邊有池塘,池塘裡面有魚,這台水車會把水帶到田裡,水車、稻田與池塘,是一整個完整的可循環的生態系喔。」有些小朋友是第一次看到水車,大家也是第一次在城市裡看見稻田,都覺得好新奇啊。

結束戶外導覽,導覽老師帶著小朋友來到室內展場。「為什麼那隻獅子的頭是方形的啊?旁邊還有一條龍耶!」「這是客家方獅,它身上是客家花布,方獅和花布都是手工做出來的喔!方獅流傳民間已經超過一甲子了,和我們一般在廟口看到的舞龍舞獅長得很不一樣,旁邊則是雲火龍,以前叫做香火龍,它是由稻稈和竹片做成,以前客家人在秋天收穫之後,會將稻稈和竹片編成龍的形狀,用來祈福跟消災解厄,這是客家族群特有的文化。」看著眼前好大的龍和方臉的獅子,小朋友們聽老師說故事,聽得好入神。

最後進入大家期待的手作 DIY,今天我們要自己做擂茶喔!「擂茶是客家人的茶點,『擂』這個字,就是把各種材料研磨、搗碎的意思。每一組桌上都有做擂茶的用具,長長的是擂棍,像一個大碗公的是擂缽。」擂茶老師拿起擂棍示範解說:「我們擂的時候,要像這樣畫圈圈,特別注意:因為擂缽會移動,因此另一個人要幫忙扶著擂缽喔。」小朋友先到前面領取材料,再按照老師交代的順序,一一把南瓜子、葵瓜子、花生、芝麻、綠茶等材料放入擂缽中,每個人輪流拿著擂棍,努力的搗啊搗,30 秒後換人接手,大家彼此合作,努力了好久,才把材料磨成很細很細的粉,原來擂茶是這麼費工夫的啊!最後把擂茶粉沖來喝,自己辛苦做的擂茶真是好喝!

客家文化是台灣土地的寶藏之一,今天來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認識了客家文化的內涵,也親身體驗擂茶 DIY,真是滿載而歸,希望下次有緣再來拜訪,聽老師說更多關於客家文化的有趣故事喔。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樹、戶外和大自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