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玩的是『動手不動口』?不是都是說要『動口不動手』嗎?」每次介紹這個桌遊時,不乏有小朋友提出這樣的疑惑,「那我們今天要來玩打架遊戲嗎?」小朋友把雙手往前擺好,做了出拳的動作,讓全班都笑了出來,「我們平常都用說話來溝通,今天要來用肢體動作來一決勝負哦!」老師邊解釋著,邊說明著今天的規則,「我知道,一人看一邊,把手的動作擺出來就好!」小朋友講得沒錯,不過還會有特殊狀況,「這個擺得出來嗎?」「可以啊!……不對,好像怪怪的」小朋友用手擺弄了好一陣子,「我擺出來時,大拇指在外面,圖片裡手的樣子,根本就擺出不來呀!」小朋友靠著自己的觀察能力,清楚的點出問題所在,「所以,擺不出來的兩隻手如果是直直的,那我們就在胸前打個叉叉,如果手勢是交叉的,就把手伸直舉高!」「阿!是相反對不對,好像有點複雜又有點簡單!」玩過不少桌遊的大家,越來越能掌握桌遊規則的規律呢。

「你的左右手相反了」每回合動作最慢的人會拿到手上的牌,並擔任起裁判的角色,來評斷誰的速度最慢,這時候裁判的角色可是也很重要呢,「我沒有看清楚是誰最慢耶……」「也有可能都一樣快嘛!」面對判斷不出來的情況,大家指責裁判,反而協力討論出來,要重新較量一次呢;「我以為我很快耶!」小朋友笑著收下牌,雖然覺得自己好像快了一點,但還是接受裁決,這也是運動家精神,服從判決的結果;「我是第一個投降的!」舉起雙手的小朋友說著,他的反應非常迅速,一下就發現這個手勢是無法做到的呢,「這可以啦,你們看!」也有小朋友紛紛把手擺往胸前,原本認為反應最慢的那位小朋友,反而才是眾醉獨醒,唯一正確判斷的人呢;「我的牌啦!」小朋友在裁判恍神時跳出來自首,每一次的桌遊課,小朋友們都很真切的和大家一起互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