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1102 走出教室-溼地故事館(放學窩低年級)】
 

陰雨的天氣澆不熄小朋友出遊的熱情,換上橘色放學窩上衣的小朋友整裝待發,「對了!我們要去哪裡啊?」都要出發了還搞不清楚目的地,這可不行,老師趕快進行行前教育:「我們要去溼地故事館,認識溼地跟住在那裡的小動物喔!」「溼地是什麼?溼溼的地板嗎?」小朋友一臉疑惑,正當老師想要講解溼地的來源時,小朋友有意見了:「老師,我們不是來不及了嗎?趕快出發!我要去導覽老師講故事,妳可以休息了!」好像沒有這麼趕時間耶,讓老師講一下嘛!但小朋友已經迫不及待穿鞋出發,之後就讓導覽老師詳細為小朋友解惑吧!

進入位於板橋435藝文特區的溼地故事館,小朋友首先看到牆上許多關於溼地及棲息動物的圖片,導覽老師告訴小朋友,溼地是介於陸域到水域間的區域,包含水、土壤及生物三項組成要素,富含許多珍貴的生態資源喔!「溼地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能夠淨化水資源,也有特別的生態系統,可惜因為人類不知道愛惜,把溼地填平當做農田,嚴重破壞生態,現在大家知道溼地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積極重建溼地,希望可以保護我們的環境,讓地球更美麗喔!」小朋友這才明白,看似平凡的河岸公園,原來對環境有如此重要的意義,「但我還是不知道溼地裡面有什麼動物,只有魚嗎?」小朋友提出疑問。

導覽老師讓小朋友看一段「大家來搗蛋」的影片,片中小老鼠弄丟小鷿鷈的蛋,在追尋蛋的過程中,陸續出現紅冠水雞、小白鷺、青蛙、蜻蜓等生物,小朋友才發現原來溼地也是水鳥樂園,雁鴨們在這繁殖爾後遷徒,再換另一批「住戶」,4月開始的螢火蟲跟青蛙、5月的燕鷗、夏天的蜻蜓、秋天的芒草,隨著季節,溼地上不停更換「每月主角」,等著識貨的「觀察家」來發掘牠們的秘密。

之後,導覽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參觀館內的生態水族缸,小朋友依序認識台灣溪流中常見的魚類,像是生活在溪流上游的台灣馬口魚、水庫常見的鯽魚及克氏鱎、出沒於一般水域中的草魚及青魚,「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這麼棒,水裡有這麼多好吃的魚!」「不是每一種魚都可以吃的啦!」「我上次去日月潭有吃到總統魚喔!」小朋友開始討論哪一種魚比較好吃,好像偏離主題了啦!但小朋友說得沒錯,我們生活的環境還有許多的生物當我們的鄰居,所以「保護環境」不能只當做口號,為了我們自己跟可愛的鄰居們,我們的確要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

「老師,我之前以為溼地就只是一片有很多水的地方,現在才知道它有很多功能,也是水鳥的旅館,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愛護它,不要亂丟垃圾,不然水鳥就不會來住了。」小朋友回到教室後跟老師分享參觀心得,看來這次的參訪讓小朋友收穫滿滿,也更懂得環境保育的重要,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力行喔!

圖像裡可能有34 個人、微笑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