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似乎沒有放晴的跡象,小朋友在教室看著窗外嘆氣:「怎麼辦?好像要下雨了耶,這樣等下出戶外會不會不好玩啊?」別擔心,這次我們要去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無論室內室外都好玩喔!「我去過二次了耶,我記得裡面有布袋戲的舞台,還有很古早味的教室喔。」有小朋友開始分享自己之前的遊玩經驗,讓教室裡的氣氛更熱烈了。

到現場後,小朋友分成兩組,跟著導覽老師開始我們今天的行程。老師首先介紹剝皮寮的由來,「小朋友知道為什麼這裡叫剝皮寮嗎?以及這裡到底是在剝什麼的皮呢?」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古時候這裡是木材的轉運中心,木材在這裡被剝下樹皮加工,之後才運往其他地方,所以才有剝皮寮的名稱。但還有一種解釋,是日治時期這裡叫做「北皮寮街」,用閩南語唸的話很像「剝皮寮」,導覽老師請小朋友用閩南語唸唸看,有的小朋友一次就挑戰成功,很得意地說自己在跟爺爺奶奶「練台語」,也有小朋友偷偷鬆口氣:「太好了,我還以為是剝什麼奇怪的皮。」「會剝什麼奇怪的皮?」「剝人的皮啊!」小朋友的想像力真是太豐富啦!

導覽老師跟小朋友介紹剝皮寮的木屋,從房屋架構到排水系統,講解得非常詳細,「原來以前的房子長這樣啊,好厲害喔!」可以隨居住人數隨時增建的閣樓真的讓人印象深刻呢。介紹到醫療館時,小朋友看到呂阿昌博士在剝皮寮開業的場景,老師說,呂阿昌博士是萬華在地的醫生,除了醫生的身份,也曾經擔任國大代表,在萬華開設的振玉香舖非常有名氣,即使身兼多職,他看診時非常仔細,會藉助聽診器搭配顯微鏡找出病因後再開藥方,當時幫助了不少病患恢復健康,是很有名的醫生喔!

二樓的中藥房有舊時的磨藥器,小朋友紛紛上前體驗古時磨藥的辛苦,外表傳統的中藥櫃,小朋友只要拉開小抽屜就能在上方螢幕看到藥材的名稱跟作用,讓小朋友興奮的到處開抽屜。可惜現在有些器材已經遺失,導覽老師也跟小朋友宣導要愛護現場的器具,才能讓更多人體驗到傳統的技藝與智慧。

接下來就是自由活動時間!小朋友在廣場體驗傳統童玩,不管是木製彈珠台、踩高蹺、滾鐵圈或是吊酒瓶,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老師,滾鐵圈好難喔,為什麼它都不能直直的前進,有什麼方法嗎?」「吊酒瓶很好玩,可惜我都吊不起來。」「我最喜歡中藥房,我去磨了很多次中藥。」「我蒐集了 19 個印章喔!我從一樓跑到二樓把所有印章都蓋一遍,下次我要帶爸爸媽媽再來蒐集。」

小朋友帶著各自的回憶踏上歸程,對他們來說,古老的艋舺不再只存在電影或電視裡,透過這次出戶外的體驗跟導覽,小朋友已經瞭解了剝皮寮這個傳統的商業重鎮,也對它懷抱著一份由衷的喜歡。

下次,我們要再去探索更多台北的美好。

圖像裡可能有4 個人、微笑的人、戶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