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思考小劇場 - 貧窮人的台北(幸安小四)】


「貧窮」是什麼呢?「貧窮」距離我們很遠嗎?會不會其實很近呢?

上一堂【思考小劇場】,老師延續孩子們低年級的戲劇課學習,正式介紹「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時,主持人邀請觀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演出的腳本,接著由演員與樂師現場即興演出,作為禮物送給說故事人,是一種相互聆聽與分享生命的劇場。介紹完讓孩子互相分享關於「家」的故事,並自由發揮演出。

以「一人一故事劇場」揭開這學期【思考小劇場】的序幕,因為接下來的每一堂課,我們都要來聽聽不同人的生命故事,感受我們與他人之間的不同,又多麼相似。

今天課堂一開始,老師先不公佈主題,播放《標籤底下一公釐》紀錄片,裡面有三個主角,每段生命故事擷取兩分鐘左右播放。每個故事的一開場,都會有像標籤一樣的敘述文字,如:獨老、零工、無家者。孩子都會一起唸出來,然後躍入他/她的生命故事。

「你們猜猜看現在是早上還是晚上呢?」老師問大家。影片中的伯伯背起側背包,脖子上披一條毛巾,帶一袋東西騎腳踏車出門。「應該是晚上吧,天那麼黑耶。」孩子回答。後來影片中有人問伯伯「怎麼那麼早」,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伯伯是天還沒亮就出門了,開始一天的工作。接著兩個故事,孩子們也好奇的睜大眼睛,時而提出疑問。不用特別教導,孩子就是最好的聆聽者。

「看完影片,大家覺得這影片在說什麼呢?」老師問孩子。「生活比較苦的人。」有孩子回答。「嗯!老師再說一個故事給你們聽。」接著老師開始說《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故事是描述兩個主角:理查從小在資源充沛、環境富裕、照顧周全的環境下長大,而寶拉從小生活辛苦,半工半讀,後來還要照料生病的爸爸。「由於每個小小的差異都出沒得無聲無息,漸漸累積成巨大的差異。」最後理查成功的站上舞台,而寶拉成為在理查慶功會場端盤子的服務生。

「孩子們,你們看:一開始理查和寶拉出生時,他們身上的能力可能是差不多的,可是遭遇很不同,最後慢慢變成差距很大的結果。你們有想到什麼嗎?」「老師,我有同學像寶拉一樣,回家是沒有人在的。」「老師,我覺得寶拉很努力,可是結果比較慘很奇怪。」「老師,寶拉沒有選擇。」孩子們紛紛丟出自己的想法,分享心得。

「孩子,你們覺得『貧窮』會出現在哪裡呢?」「貧民窟!」「非洲!」對於孩子的回答,老師不禁笑出來。「老師小時候也覺得貧窮都在非洲,可是剛剛我們一開始的影片,是在台北發生的故事喔!台北是一個繁華的城市,然而這個城市裡不是每一個人的際遇都像理查一樣,也會有和寶拉處境相同的人。『貧窮』就在我們的身邊,而『貧窮人』和我們一樣,渴望一個家、希望被尊重與愛護,這是我們身為人一樣的地方。」

接著老師請孩子分組,一同討論貧窮與富有的樣貌,最後演出貧窮人的困境。請點入照片,讓我們欣賞孩子們精彩的體會與呈現。:)

【貧窮人的困境】演出

無家者因無家可歸,只能在街上生活。

【貧窮人的困境】演出

貧窮人因為沒有錢,只能去搶有錢人的東西,交給黑幫老大,以換取生存。

【貧窮人的困境】演出

無家者以石頭為家──街上人來人往,石頭圍起的角落是無家者的歸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