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美感體驗-戶外創作(金華教室)】

今天我們帶領孩子認識地景藝術,趁著晴朗的好天氣,走進大自然中,利用俯拾即是的素材創作。

許多地景藝術家透過行動,試圖喚起人們對現有環境或生態的重視,孩子們對於螺旋形防波堤印象深刻,尤其是看到當時紀錄的影片,一窺比人還高大的石塊,是如何搬運成形;或是藝術家克里斯托的作品,從被包裹的樹到被環繞的島嶼,還有在雪地中步行所創造出的畫作,都是需要花費許多心力才能完成。

到了戶外,孩子們開心地跟老師分享:「老師,我知道哪裡有很多葉子可以撿喔!」大家開始分頭進行收集素材,有的組員幫忙找各種形狀的石頭,有的人撿了許多樹枝,有人喜歡收集不同顏色的葉子:「我撿到一串好長的杉樹葉子!」。有些組別一起尋寶,爾後再進行創作,有的組講求效率:有人在收集材料的同時,也有人開始排圖案,無論是什麼方式,都依靠大家分工合作,協力完成。

杉樹的葉子外觀十分特別,有孩子利用它本身的形狀來排出字母,搭配葉子排成的小花,很快就完成一幅畫作。也有組別將石頭堆疊起來,變成立體的作品,並在其中插滿樹枝及葉子,就像一座叢林風格的建築物。「老師,你看!這個磚可以幫石頭上顏色耶!」這組的孩子將石頭彩繪,並且保留紅磚粉,其他人也不禁受之吸引,前來觀摩他們的創作。

雖然席地的自然創作無法如畫在紙上的圖案般永久保存,畢竟使用的媒材都是生態環境的一部份,完成的作品終將回歸自然,但在大自然中尋寶,並找尋創作素材的過程中,能樂在其中,並合力發揮想像力,才是最重要的。

少了繪紙與蠟筆,孩子們仍舊能運用自然的產物勾勒無限美好與歡笑,真可謂靜觀皆自得,自然便是美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