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煩喔,要閱讀這兩篇文章,回答下面一大堆問題,還要畫圖,我不想寫。」傍晚的作業時間,老師正在指導小朋友,但看到自己得寫「閱讀心得」這項作業時,噗噗皺著眉,兩手抱在胸前表示不滿。老師聽著他的埋怨,注視著學習單想:「需要回答的問題不多,指定的閱讀篇幅也不長,為什麼他會這麼抗拒?」閱讀心得學習單立意良善,為什麼反而讓孩子隱約排斥起閱讀了呢?
 
「你看,這個問題不難耶,只要在文章中找出彈塗魚的特徵,我一下子就找到了,你要不要找找看?」小朋友對於推理、解謎多半都保持著極大的衝勁與熱情,當老師丟出問題,噗噗的好奇心按鈕被啟動了,目光開始專注的搜尋內文,在一個接一個的引導式提問下,噗噗心無旁騖地在三十分鐘內完成了學習單。回想起上週,噗噗在書桌前如坐針氈,花了一個小時讀完繪本,卻直嚷著毫無想法,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兩相比較,這樣的「進展」並非因為作業形式改變,而是噗噗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閱讀,重拾了閱讀的樂趣,而非僅僅將閱讀視為一項不得不完成的功課。
 
若將閱讀比喻為釣魚,我們想要讓孩子學會釣魚,體會閱讀之樂並從中受益,給他的釣竿卻沒有「動機」這最重要的魚餌,孩子花了一個鐘頭、兩個鐘頭都釣不到魚,往往會丟下釣竿賭氣離去。仔細觀察,小朋友經常借閱、甚至一起談笑共讀的書籍都有共同的特色:拋問題、給線索、找答案。無論是跟著故事情節找出主角藏匿何處,抑或是在恐龍世界中尋找各種爬蟲類生物,小朋友滿滿的好奇心,與書中巧妙設計的互動一問一答,當他掌握「自發學習」這把重要的鑰匙,便能開啟人生中的珍貴寶藏。「如何保護環境是一個『大』的答案喲!你只要把這個大答案拆成兩個小解答,想出兩種保護環境的方式,是不是就能破解這個謎題,進入下一道關卡呢?」而放學窩的老師,便是引導孩子們找到鑰匙、開啟寶藏的引路人,老師們將書中知識化為遊戲,將閱讀心得學習單化為一道道謎題,運用創意,讓小朋友充份腦力激盪,闖過原本視為畏途的閱讀心得學習單。
 
引起閱讀動機後,孩子能夠自發學習的實例,在老師與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某天傍晚,有一位平時老是蹦蹦跳跳,需要老師不時提醒放低音量的小朋友,突然安靜的端坐在書桌前閱讀一本頗厚的故事書,此舉讓老師十分好奇:「你在讀什麼書呀?好像很有趣!」「這是足球員的故事啦,我讀過三、四遍了。」小朋友的回答讓老師莞爾一笑,原來如此呀,畢竟他原本就是個熱愛足球的孩子啊。後來老師跟他分享一篇有關足球守門員的文章,但心中有些忐忑,因為文章並沒有注音符號輔助,且用詞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艱澀,「這是和守門員有關的故事喔,你讀讀看,有不懂的字沒關係,就跟爸爸一起讀!」隔天老師試探的問他是否讀完了,「早就讀完了!我跟爸爸一起讀的。」孩子露出自信的微笑,瞬間讓老師領悟:其實大人無需為孩子界定書籍內容難度或字彙量多寡,只要孩子能在閱讀中得到樂趣,無論內容或難度,都能在閱讀世界中享受芬芳的書香與快樂的泉源。
 
目光掠過放學窩的書架,架上有成千本繪本、橋梁書、少年小說,從人文藝術、歷史天文、到科普數理一應俱全,希望讓孩子能夠盡情地伸展雙臂,浸沐在文字與故事裡,就如同置身於一片廣闊的草原,猶帶青草香的薰風拂面。更重要的是,這片草原賦予了孩子們選書的自由:喜歡鮮豔色彩與生動圖案的小朋友,專注的一頁頁翻著繪本,不自覺發出咯咯的笑聲;中年級的孩子細細咀嚼歷史神話故事,深深沉溺於孫悟空大鬧天庭的精彩情節,無法自拔;也有小朋友不喜歡太多的文字,所以偏好漫畫,總是輕易的被科學漫畫的對話逗得哈哈大笑,並在科學實驗課時,迫不及待的跟老師分享他在書本上習得的知識,以及滿腹的疑問與好奇。
 
2015 年 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成績,台灣學生在「閱讀素養」項目中,從2012年的第 8 名大幅退至第 23 名,引起許多學者、家長的關注與擔憂,進而開啟一波反省聲浪,檢討教學過度重視背誦,題型呆板,無法引導思考,這個現象也讓我們很有感觸。好奇與自由可以啟動孩子閱讀的動機,老師們可以持續身體力行的是,讓孩子對世界保有疑問與想像,有自由自在選書的權利,不必受限於官方或權威指定閱讀的一百本好書,也不必回答出書名、作者,以及學習單上條列式的「請寫出本書大意、請寫出閱讀心得感想」;其實只需一片生機盎然的廣闊草原,孩子們就會在原野上自由翻滾、恣意奔馳,吸收各種各樣的閱讀養份,然後開成一朵朵截然不同卻各自美麗的花。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表格和室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