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氣涼涼的,今天也是個出戶外的好日子。當老師帶著孩子們走進博物館,大家都覺得跟印象中的博物館不大一樣,裡面陳列著許多與紙有關的藝術品,長長的紙捲,讓孩子們都忍不住伸手觸摸。導覽老師自我介紹後,問孩子們知不知道這裡是哪裡,有許多小朋友舉手回答:「老師,這裡是樹火紙博物館!」導覽老師笑笑的說:「大家聽好,我們正確的名字是『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喔!」原來從前有一位陳樹火先生,他一直希望能夠讓人們更瞭解「紙」的文化,於是陳樹火先生的後代成立了這間博物館,圓滿了他的心願。

造紙的原理是纖維重組,不同的纖維會形成不同的紙張。導覽老師先讓小朋友們摸摸看手工紙的觸感,「粗粗的,好像有一絲一絲的感覺!」軔皮纖維、木質纖維,草木纖維都是造紙的原料,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發下的樹皮與纖維,「老師,一邊摸起來好光滑;另一邊則是粗粗的耶!」

接著導覽老師帶大家到旁邊的小型紙工廠,示範傳統手工造紙的流程。一開始要先攪拌均勻,準備好尼龍線和竹簾後就要開始變魔術「抄紙」了!這是一門非常關鍵的技術,以擺浪式前後左右搖擺撈起紙漿,重覆很多次後,竹簾上會漸漸形成薄薄的紙漿,疊在一起。「老師,這好像豆腐一樣!」沒錯!這就是「紙豆腐」喔!這時再用壓紙機將水份擠出,剛才的細線一撕下,就可以用木棍小心取下一張薄薄的紙,最後在烘紙台上鋪平,用松針刷子仔細刷平,放在鐵板那一面很光滑,另一面則有竹簾的紋路。

蒸好的紙,撕下來有手工紙非常美麗的不規則邊緣,機器做的紙則是非常平整,甚至容易劃傷手指,「老師,被紙割到超級痛的!」看來大家都有被紙割傷的經驗,不過手工紙是不會割傷人的,而且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每張紙都是獨一無二的。

小朋友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親自體驗造紙,導覽老師說明步驟,小手先在充滿紙漿的水裡攪拌,「哇!好冰喔!」接著是組裝木框,竹簾先平平的放在上面,再將木框蓋上卡緊,將裝好竹簾的木框放進水裡攪拌三下,拿起來就有薄薄的紙漿附在上面。「老師你看,有顏色的紙耶!」大家看到紙漿都好興奮,體驗到抄紙的樂趣。接著到旁邊的工作台,將木框拿起,用吸水紙擠壓吸水,翻過來後再用吸水紙吸一次,下方的水桶正好接收擠出的水。最後用抹布將竹簾擦乾後拿起來,留下一張附著紙漿的吸水紙,就大功告成了!

老師最後帶大家看二樓的展覽「散步,從海邊到紙博物館」,原來這位從瑞士來的女士,用不同的形式紀錄台灣海邊浮載的記憶,看似無用的東西,轉化為紙藝術品被保留下來,孩子們好奇並安靜的欣賞,沉浸在藝術所給予的啟發中。放學窩的孩子好幸福,總是能藉著每次走出教室,吸取不同的能量,他們將所看所學轉變為自身的養份,相信這些經驗在孩子們心中植下的種子,未來有一天會生根發芽,成長茁壯。

https://www.facebook.com/funstudynest/posts/879917065436998 文字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funstudynest/videos/878494498912588/ 影片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