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後,這一天是期待已久的週五出戶外時間,坐了好久的車,「究竟要去哪呢?」老師只說要去一個公園,引領期待中感覺車子緩緩停下來,下了車,走了一小段路,映入眼簾的東西好熟悉好親切,是一個超大沙坑,YA~我知道今天註定要開心了。

Marie筆記:沙坑裏,孩子專心玩沙集結出的靜默,讓四周安靜到足以聽到鳥鳴蟬叫,這一刻我感動也感嘆:眼前這群都市孩子,每天必定會做的事可惜是寫作業而不是玩沙,「會不會很懷念以前幼稚園的沙坑?」我想問他們但不忍心問,況且答案是如此明確。

想起一篇很久前讀過的動人文章: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by Robert Fulghum

中文部分,在蔡穎卿女士翻譯之下,讀來更是親切動人,真誠推薦所有父母一讀,可以重溫兒時舊夢,然後在安排孩子的小學時光時,重新思考孩子真正想過的生活。

全文如下:

人生在世應該怎樣生活、應該做些什麼以及怎麼為人,我在這方面所需要的知識,大部份是在上幼稚園時學到的。智慧並不存在於大學研究所的象牙之頂,而是在幼稚園的沙池裡。

不可以欺負人。
東西用完要放回原處。
自己弄亂的東西要自己整理。
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據為己有。
冒犯了別人要說對不起。
吃東西前要洗手。

生活要平衡,每天都要學一點新知識和練一練動腦筋,畫畫圖、唱唱歌、跳跳舞、玩玩遊戲,也要工作一番。

下午要小睡休息。出門時小心車輛。最好大家手牽手聯在一起。要知道世界是奇妙的。想想杯子裡的小種子,它會生根出芽,然後長成一株植物。雖然沒有誰真正知道原因,但我們大家也一樣生根成長。

金魚、田鼠、小白鼠,和甚至杯子裡的種子──全都遲早會死。我們自己也不例外。

然後要把你最早學會的一個字記住:「看」。

你需要的一切知識,都在某處可以看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準則、親人惜物的愛心、基本的衛生常識、環境生態和政治以及健全的生活之道,盡在其中。

試想想,如果每天到了下午三點鐘我們就人人都有點心和牛奶吃,吃完就躺下來蓋上毛毯睡個午覺,世界會多美好啊!或者,如果我們的國家和別人的國家都訂有基本的政策;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自己整理自己弄亂的東西,那麼,世界將會多美麗啊。

還有,不論你是什麼年紀,你走到外面的世界,最好還是跟別人手牽手緊靠在一起。

11270572_789836444445061_3292512502080090678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