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走出教室-台北偶戲館 (新生、幸安低年級)】.jpg

20190927 走出教室-台北偶戲館 (新生、幸安低年級)

陰雨天也無法澆熄孩子們出戶外的熱情,一進教室就興奮地問:「老師〜我們今天要去哪裡呢?」「我知道,今天要去台北偶戲館喔!」「台北偶戲館是有很多玩偶嗎?」「我也不確定,但是聽說那邊很好玩」這樣高漲的情緒也帶上了遊覽車,孩子們期待的心情催促著司機要趕快帶著他們到達位於京華城旁的台北偶戲館。

到了偶戲館門口,負責導覽的老師熱情地迎接孩子們,在進去參觀之前,導覽老師慎重地提醒大家:「台北偶戲館和博物館一樣,擺放了許多貴重的展覽品,所以請問大家,我們在偶戲館可以大聲喧嘩或跑跑跳跳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並和導覽老師約定會遵守參觀的規則。走進偶戲館的展覽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布袋戲的戲台,導覽老師和我們介紹『肩擔戲臺』時,有些人的直覺反應是:「蛤?這是用來煎蛋的地方嗎?」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導覽老師在孩子稍微平靜後,緩緩回答:「肩擔戲臺因為舞臺結構容易拆解,可以把零件裝在戲箱中,用扁擔扛在肩膀上行走,所以才取名叫做肩擔戲臺,是布袋戲最早的表演形式,由一個人就能獨力完成演出」 接著我們轉過頭看到那金碧輝煌的戲臺是『彩樓』導覽老師詳細地向我們說明:「彩樓貼滿了金箔,這是現今演出傳統布袋戲的所使用的戲台,彩樓比肩擔戲臺大,所以可以容納更多人進行演出」孩子們不禁在腦海中描繪各有特色的盛大場面

聽了這些關於布袋戲舞台的介紹,想必大家也想自己動手操弄布袋戲偶吧!導覽老師帶領我們到一旁的小戲台,向我們傳授操弄布袋戲偶的技巧,先伸出我們的食指,假裝伸進布袋戲偶的頭內,大拇指跟中指伸進戲偶的兩隻手,一開始先從簡單的動作練習「拍拍手、點點頭」接下來還教大家「走路」和「跑步」的手勢。練習過後,導覽老師讓自願的小朋友上台實際體驗操縱戲偶的感覺,而且還透過使用布袋戲偶進行了一場猜拳大會,十分的精彩有趣。孩子們感受到布袋戲偶的神奇魅力後,接著前往下一個展區。

來到了新的展區,小朋友們看到了許多用絲線懸掛的戲偶,一個個目不轉睛地瞧著櫥窗內精緻多樣的小戲偶,導覽老師開始向孩子們介紹這個展區:「它們是懸絲傀儡戲偶,可以利用身上的絲線作出不同的動作。它們身上的絲線從五條到二十八條都有。絲線越多,身上可以動作的部位就越多,會做的動作也就越複雜喔!操弄懸絲傀儡戲偶的師傅需要花三年多的時間才能學好操偶的技巧呢!」孩子們無不流露出驚嘆的表情。

櫥窗內擺了許多不同樣貌的戲偶,導覽老師還向我們介紹「生角」、「旦角」、「末角」、「獸角」。一聽到「旦角」時,小朋友就說「老師我餓了!」導覽老師說的「旦角」並不是火鍋料會出現的「蛋餃」哦,戲劇裡的「生角」代表男生、「旦角」則是女生、而「末角」是老人、「獸角」是指動物,「老師,那孫悟空是叫什麼呢?」導覽老師耐心地回答「孫悟空雖然是猴子但是會說人話,所以會被分類為「雜角」喔!

最後我們來到「皮影戲區」導覽老師考考大家「皮影戲是用什麼皮製作而成的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豬皮」、「牛皮」、「羊皮」,「哇!大家都很厲害喔,答對其中三種,不過除了豬皮、牛皮、羊皮之外,還有驢皮。而台灣因為牛多,所以一般都以水牛皮做為材料」原來傳統戲劇有這麼多學問,大家今天參觀到「布袋戲偶」、「懸絲傀儡戲偶」、「皮影戲區」,並體驗了要怎麼操縱戲偶,而且還學習到很多相關的知識,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