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走出教室-彈翻床(幸安小五)】

今天是小五生期待已久的出戶外,因為小學一週五天只有週三是半天,所以升上小五後的出戶外訂在週三,這打破放學窩固定在週五出戶外的形式,而且從每月一次,調整成一學期只有二次,小孩內心皆感慨不已,小五姐姐語重心長地對小二妹妹說:「妳要好好珍惜出戶外的機會!」年紀越大,功課壓力以及其他事務漸漸擠壓孩子們可恣意玩耍的童年時光,今天是本學期出戶外的大日子!每個孩子都格外重視,也記得老師之前提醒應攜帶及注意事項。

由於人數較少,跟平常出戶外方式不同,我們搭乘計程車去目的地,剛好坐到一台「多元」計程車。好奇之下詢問司機先生,才知道原來多元計程車可以是很多顏色,沒有黃色的外衣,但一樣是合法登記的計程車。還告訴我們如何分辨計程車:只要注意車牌是白底紅字的就沒錯了!還聊到新舊車牌排序的規律方式,讓原本一直在研究車牌的孩子恍然大悟,解開他多年的疑惑。

一進到彈翻床的場地,大家就化身小小偵探,好奇心旺盛的四處觀察。「老師……我覺得那邊後面不能進去的小房間是工作人員休息的地方。」「你看!這個網子旁邊有小門好像可以走捷徑!」

閱畢注意事項後,大家已清楚哪些行為不能做,來確保活動進行的安全,接著是運動前的例行暖身,以前大家都有到運動中心參與體能活動的經驗,因此皆很有默契地在指導人員帶操時,一起配合做暖身動作。

「 哇~裡面好多彈跳床啊! 」一人一張床完全不需要排隊!大家盡情地在彈跳床上面測試自己的極限,有的小孩不敢跳太高,所以先輕輕的彈跳,再隨著力道增加逐漸跳高。「老師你看!我覺得我好像快要可以碰到天花板!」基本的向上跳,每個人都能夠輕易達成,接著挑戰跳起來轉一圈,模仿體操選手的動作,轉圈完美落地鞠躬,有的人則是練習轉圈轉到頭暈,笑得停不下來。還有進階版的用膝蓋或屁股彈跳,真的需要練習加上絕妙的平衡感才能成功。

接著有些小朋友轉戰「海綿池區」,這裡的彈跳床顏色不一樣。「哇!這邊的彈跳床可以彈得更高耶!」「我可以在空中停留擺姿勢!」 輕輕一跳就可以跳得很高。海綿池一次可以有兩名選手上場,感情好的朋友隨著音樂的節奏一起跳動 ,像表演雙人舞一樣,數一二三結伴跳下去 ,埋進了海綿池後相視而笑,接著再奮力「游」回岸邊期待下一輪的表演。

旁邊有一區長相不同的彈簧床,它跟牆壁相連處有一個斜面,孩子可以衝向牆壁,像發射子彈一樣彈出來,中間有一個彈簧床跑道,跑到一半需要跳起來翻越像障礙道的隆起物,「這個好像電影裡會出現的動作!」接著還看到教練利用多個彈跳床,示範連續翻跟斗的畫面,一氣呵成非常厲害!

然而就在玩耍時間即將結束前,有個孩子不小心扭傷腳,坐在彈簧床上因疼痛而無法移動。孩子們知道了都非常關心:「老師,她還好嗎?」 工作人員立刻拿冰塊,在場邊幫忙做冰敷處理,其他孩子們紛紛圍在旁邊,希望可以陪伴她,孩子們在彈簧床上或坐或躺,像是身處在隔宿露營的大通鋪,聚在一起,現場氣氛十分溫馨。

一小時的彈跳時間在歡樂中更顯短暫,大家明顯還玩不夠,所以轉戰教室附的大安森林公園,一抵達公園時,大家便迫不及待開始玩耍:蹺蹺板、小木馬椅、或是一起爬到攀爬架最高處,悠哉地坐在制高點享受傍晚的徐徐涼風,以及一同眺望遠方的風景。最後還玩了鬼抓人版的躲貓貓,一直到天黑才依依不捨準備回家。

這一趟行程,讓我們師生再度有感:其實去哪裡玩不是重點,只要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就是最好玩的時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放學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