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準備的影片中,在水上飛馳的酷炫快艇、很特別的工程車、氣墊船...等等,孩子們發出小小的驚呼聲。今天科學老師帶大家一起來看,這些奇特的交通工具,又有沒有可能,我們能夠自己動手做一艘氣墊船呢?
老師設計以我們常見的材料-漢堡盒設計手作課程,解構這艘氣墊船移動的秘密:以輕巧的保麗龍代替了船身,向地面吹的風扇減輕阻力,取代了水的浮力,向後吹的風扇則決定船移動的方向,以此帶孩子來理解影片中,快艇的移動。
「我不想要做動力船,我想要自己創作」一個一開始稍有抗拒的孩子,到看著旁邊玩起動力船的同學,似乎也激發了動力。從一開始勉強耐著性子,到專心的完成了動力船以外,還利用剩餘的材料,在船上加裝了兩片裝置。「老師你看!」孩子揚起興奮的臉,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驕傲的分享她的喜悅。「歐~你幫他加了兩片跳水的跳板!」
而對科學特別感興趣的孩子更是興奮地追問老師,「那如果電線不這麼接,船會不會跑?如果把風扇換種方式組裝,船又會如何走呢?」誰又知道,他不會是下一個產品發明家呢?!
「如果要讓船可以跑,你覺得要把電扇裝在哪一邊呢?」歪著頭想了一下,眼睛咕溜丟的轉裡一圈,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是在這邊!」具象化的物體讓他們領略粗淺而抽象的力學原理。「哇~~好厲害唷!!!老師,那電扇為什麼會動啊?!」對一顆顆小小的腦袋,甚至對大人來說,關於電力驅動、馬達線圈都是太複雜的原理,但是趣味性激發了孩子學習把心放慢去觀察、用好奇心探索,發展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對一些雖然理解力還不夠深,小肌肉也還不太靈巧,所以進度比較慢的孩子來說,看著已經完成的小哥哥們玩得不亦樂乎,也都更想要快點完成自己的小船。
「他震動會跳耶!好像在遛狗喔!」有些風扇位置裝的不那麼好的馬達,因為葉扇與保麗龍盒之間的碰撞產生的震動,像支在地板上發出振動的手機;然而在孩子充滿想像力的眼裡,動力船不只是動力船,依舊是他們毫無缺陷且令人興奮的成品。
在資訊爆炸的今日,我們對學習的定義時常侷限在被動的接收上:背誦、記憶、循著別人的腳步依樣畫葫蘆,但卻忽略了我們自身內在也有主動探索、成長力量;但是放慢速度的手作與我們直覺認知到的學習不同。手作是一種主動且自發的學習經驗,即便是不完美,卻也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無法成功把會散開的銅絲線穿過導電孔中的時候,引導孩子去觀察,孩子的心便練習了安靜;整個動作的過程,練習了手眼的協調,及小肌肉的控制力,將所有零件組裝起來;在不那麼完美的成品中,也因為完成和分享,得到其中的樂趣,甚至進一步發想還可以做些甚麼變化,發現自己內在的種種力量,讓我們繼續一起快樂的動手做吧!
留言列表